課程介紹
本堂課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能力指標
學習成效標準
能力層次
評量方式
A.公共議題分析與思辨能力:了解公共事務的本質與基礎知識,並能予以統整。
A1.能清楚闡述社會運作相關知識。
1.利用文獻閱讀,建構背景知識。
了解
課堂(或線上)討論
2.統整政治學相關知識運用在實務個案分析。
分析
課堂(或線上)討論、小組報告
A2.針對各種學理能清楚知其脈絡與侷限。
1.利用特定議題之正反面討論,理解各學說的差異。
分析
課堂(或線上)討論、期中文獻評論回饋單
2.對比我國與他國之異同,評論學理建構脈絡的侷限。
建構
課堂(或線上)討論
B.社會服務能力:能夠轉化專業知識落實在具體行動,抱持關懷弱勢的熱情從事社會服務。
B1.能夠清楚闡述各類公共議題所需的學理知識,進而擬定行動方案。
1.利用期末分組作業,鼓勵小組從在地發掘議題,擬出問題意識進行訪問、歸納,提供有關單位參考。
應用
分組報告
B3.能適應各種情境,調整自我,與他人合作。
1.學習進入田野現場,整合不同成員進行分工合作。
了解
分組報告
C. 溝通協調與問題解決能力:能適當表達個人想法,聆聽他人意見,並統整不同立場,設計務實的行動方案。
C2.面對歧異能尋求共識,完成共同目標。
1.了解自己與他人立場差異,接納不同意見。
了解
課堂(或線上)討論
2.探索被調查對象的處境、思考方式及難題,訓練以利害關係人角度分析問題及溝通技巧。
建構
分組報告
D.多元文化素養與關懷能力:接納並尊重自己和他人在族群、性別、世代、語言、信仰及價值觀的差異,針對弱勢者有更多同理心,培養更宏觀的視野。
D1.具備在地的歷史與文化知識。
1.利用期末議題選擇田野現場,並對研究的主題的人文背景有一定了解。
了解
分組報告
D4.能反思覺察弱勢者在公共事務中的利益與資源。
1.結合課程知識及期末報告方案,思考被研究者的社會處境與資源分配問題。
反思
課堂(或線上)討論、分組報告
 
2.學習不同社會位置的人對公共議題的詮釋差異。
分析
課堂(或線上)討論、期中文獻評論回饋單
E.兼具全球視野與在地關懷能力:能運用兩種以上語言探索他人(國)的歷史、文化,將其整合至全球發展趨勢與在地生根的脈絡來理解,並體認不同行動者所面對的遭遇。
E3.能理解不同群體面對社會變遷中的遭遇,並能清楚闡述。
1.學習不同文化的感知能力
了解
課堂(或線上)討論
2.從各種角度探索不同立場者的利害關係。
分析
課堂(或線上)討論、期末書面報告
E4.能探究各種情境中的組織權力、制度、公共政策對不同社群的影響。
1.思考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各項政策設計與組織權力對不同社群的衝擊。
反思
課堂(或線上)討論
2.了解決策者與人民在公共利益衡量中所各自存在的偏見。
反思
期末書面報告
 
本堂課評量指標
學習成效權重
評估等級
低於預期
發展中
熟練
典範
評估等級分數
4
6
8
10
對應課程學習成效標準暨學系核心能力指標
A1
邏輯不清且缺乏證據
邏輯清晰但缺乏證據
邏輯清楚但觀點不足以令人信服
邏輯清楚且證據充分
A2
無法指出文獻盲點
可以指出一處錯誤或不足
可以指出二處錯誤或不足
可以指出三處以上錯誤或不足
B1
缺乏結論或結論不合常理
結論提出部分個人見解
結論條列各種意見
結論檢視及批判各種意見
B3
小組團隊精神不佳
小組有簡單分工
小組分工明確但統整能力欠佳
小組分工明確且合作無間
C2
分組報告主題及內容不完整
分組報告主題明確但內容不完整
分組報告主題及內容完整
分組報告主題及內容提出創見
D1
對田野現場缺乏了解
對田野現場有部分了解
對田野現場有完整了解但不深入
對田野現場能充分掌握
D4
分組報告內容未顧及所有關係人
分組報告內容顧及部分關係人
分組報告內容顧及多數關係人
分組報告內容顧及所有關係人
沒有對應相關理論
對應少部分學理
能對應學理
能對應學理同時指出學理之不足
E3
無法清楚闡述不同立場者之觀點
能闡述部分立場者之觀點
能清楚闡述多數立場者之觀點
能對比不同立場者之觀點且提出個人看法
E4
報告內容過於淺顯
報告內容架構缺乏論述層次
報告內容有層次但不緊湊
報告內容明確且環環相扣
課程大綱

本課程不開放報名